2024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海口新闻网  >  海口新闻

海南周刊 | 曾作为海口繁华、开放的象征 骑楼拥抱国际化生活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2020-03-30 10:03 来源:海南日报 作者:蔡葩

  曾经,骑楼对沿海城镇商业发展的推动是显著的,以海口为例,1939年日军入侵以前,市区人口仅5万人的海口,商会成员就已有1000多家。

  在骑楼老街上,商行、商场、教堂、医院、银铺、戏院相继崛起。夜间店铺灯火辉煌,广告牌五颜六色,人来人往、摩肩接踵,宛如上海十里洋场。骑楼老街像是一条璀璨的珍珠项链,映衬出海口这位南国丽人的绰约风姿。人们或穿着从海外寄回来的衣服,或身着本地时装,漫步在悠长的柱廊下,品尝着美味的海南小吃,营造出富足、繁华的气氛。

海口市中山路骑楼老街。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

  这些骑楼群中最著名和耀眼的,莫过于1935年由侨商吴乾椿投资建成的“五层楼”,即后来的海口大厦,它曾长期是海口第一高楼,具有独特的地位。

  抗战胜利后,人们着手重建生活。1948年,一位港商在“五层楼”主人吴坤浓(吴乾椿之子)的鼓动下,将香港的产业变卖掉,带着家人来到海口,并与吴坤浓合作创办了胜利大戏院。很快,这片骑楼成为海口的时尚聚集地,一层是餐厅及商场,二至五层为豪华酒店,四楼有海口最大的歌舞厅,四至五层后进为影剧院,可容纳数百人。出入的除了衣着入时的南洋客,还有气度非凡的年轻军官,商贾如云,名流荟萃。当时的海口人,都以能在这里看一场电影为荣。

  中山路上还有一座有故事的骑楼——大亚旅店,于1930年代建成,今天仍在使用,虽与其辉煌之时不可同日而语,但地板上的南洋花色地砖、窗户上的彩色玻璃、幽长通透的走廊,以及那名贵木材建造的厚重大门,还能隐约显露出当年的气派。

  站在“大亚”的天井中,仍有一口井,井边润泽的青苔表明井仍然“活着”,有一股凉风从井边吹拂而来。在没有空调的年代,不少房客便是冲着这片阴凉,慕名而来。以玻璃天棚通风采光,也是“大亚”的点睛之笔。据说,这座骑楼的不少建材是当年特地从南洋运回海口的。

  庭院幽静安逸,每进屋院两侧都有细窄的楼梯蜿蜒而上,直伸向独立的客房空间,可以看出,当时的设计包含了尊重居住之人的隐私,互不干扰的西式建筑思想。“大亚”二楼还曾有一处著名的咖啡馆,上世纪40年代,长居在海口的法国人、英国人、日本人和朝鲜人已有数千人。“大亚”的洋派,以及海外运来的咖啡、可可和香槟,播放的西洋和南洋音乐都如磁铁般吸引着他们。

  “大亚”没有“五层楼”的歌舞升平,乡音盈耳,它更国际化,可以听到多种国家的语言,可以说,骑楼“大亚”记载了海上文明和蓝色情结的另一个优雅侧面。

责任编辑:曾令瑾
南海网24小时新闻报料热线966123
123